在中医理论中,乳腺癌属“乳岩”范畴,其症状表现与气血津液失调密切相关。早期常可见乳房肿块,多位于外上象限,质地坚硬如石,表面不光滑,边缘不规则,推之不易活动。这种肿块的形成多因肝气郁结,气机阻滞津液,日久聚而成痰,痰瘀互结于乳络所致。
随着病情发展,乳房皮肤会出现橘皮样改变或酒窝征,这是由于痰瘀阻塞经络,气血运行不畅,肌肤失养而致。部分患者可见乳头溢液,色多暗红或血性,中医认为此为肝郁化火,灼伤血络,血溢脉外而成。若肿块侵犯乳头,可导致乳头内陷、歪斜,皆因经络瘀阻,筋脉挛缩使然。
晚期患者常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,质地坚硬,融合成团,这是正气亏虚,邪毒扩散,痰瘀流窜于少阳经络的表现。同时还可见全身症状,如面色晦暗、形体消瘦、神疲乏力,属气血两虚、脏腑衰败之象。中医强调“有诸内必形诸外”,乳岩的外在症状实是体内阴阳失衡、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反映。